当前位置:首页>>政务>>投资政策

政务

赣州市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16-11-21 10:11:00信息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实施“互联网+”行动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和融合,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聚合作用和倍增效应,以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为动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示范带动、全面推动”的工作思路,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主攻工业、三年翻番”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18年,基本建成工业云大数据中心,在稀土、钨、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家具等主导产业分别打造12家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培育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0家,催生一批以众包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为代表的新型生产模式,“互联网+”协同制造在主导产业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2020年,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生产新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在主导产业建成20家以上智能工厂,培育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建成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企业应用,推动生产方式智能化转型

  1.加快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在稀土与钨新材料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中,支持一批应用效果好、带动性强的示范企业开展传统装备信息化改造,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的推广应用,夯实“互联网+”协同制造的装备基础。

  2.大力发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流程再造、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加快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平台的纵向集成,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遴选一批重点企业打造示范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3.培育网络化生产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同,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跨企业集聚与对接,实现设计、生产、采购、销售、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的优化配置,培育众包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

  4.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支持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整合线下服务资源,开展质量监测追溯、远程诊断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在线增值服务,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二)开展示范建设,提升产业互联网发展水平

  在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钨新材料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电子信息、铜铝有色金属、现代轻纺、食品、生物制药、氟盐化工、新型建材等十大主导产业中,每年各打造23个装备自动化、工厂智能化、生产协同化、制造业服务化等方面的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全行业“互联网+”协同制造水平提升。

  (三)打造智慧园区,促进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

  围绕传统产业集群的集约化、高端化、品牌化提升改造,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产业发展智能化、园区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服务平台化,推动园区服务从单一的物理空间提供向生产要素整合和价值链提升的综合服务转变。每年评选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逐步打造一批智慧园区。

  (四)培育新兴业态,构建“互联网+”支撑体系

  1.通过项目带动和市场驱动,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服务我市“互联网+”协同制造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自主研发智能装备,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

  2.引导和支持全市统一的工业云大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制造云、管理云、电商云等新业务,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提供面向中小企业的存储与计算资源租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数据管理、技术标准、工程咨询等服务。

  3.积极构建互联网“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基础电信企业、驻市高校、市信息化服务龙头企业和投资机构开设创客工场、创客学院、创客基金与众筹平台,搭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众创空间,为“互联网+”协同制造提供创新与创业服务。

  三、重点项目

  (一)智能制造培育区

  聚焦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集成创新应用,建设以章贡区机器人辅助制造、上犹县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及南康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推广应用为重点的智能制造培育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章贡区、上犹县、南康区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

  (二)南康家具康居网

  围绕助力家居行业产业链升级,建设产业聚集、模式创新、线上线下业务协同的创新型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南康家具康居网,利用社会化资源为企业提供设计、采购、生产、营销和售后等服务,不断完善交易、融资、物流等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南康区政府)

  (三)工业大数据运行平台

  建设企业精准帮扶平台、工业运行监测平台、工业重点用能企业在线监测平台、工业重大项目管理在线监测平台,搭建全市统一、市与县(市、区)协调联动的工业大数据运行平台,提高服务企业、运行监测、能耗监控、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四)章贡区物联网创新应用产业园

  以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为发展重点,搭建必备的生产、生活、技术服务、仓储等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园软硬件环境,引进和培育一批物联网企业及配套企业。(责任单位:章贡区政府)

  (五)章贡区软件产业孵化园“创客空间”

  建设软件技术交流中心、研发中心、产品推介中心,打造学习、体验、孵化于一体的“创客空间”,培养一批技术人才,造就一批创业团队,孵化一批创业项目。(责任单位:章贡区政府)

  (六)园区工业品商城

  聚焦全市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领域,搭建园区工业品商城,引导各园区企业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与生产,将工业产品纳入统一电子商务购销平台进行定制交易、比价采购,充分调动市域各园区企业在产业链中专业化生产、本地化配套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政策保障

  (一)设立市级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和市工信委制定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分别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分别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分别由市财政给予10万元、5万元的资金奖励。各县(市、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要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互联网+”协同制造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各县(市、区)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二)市县两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企业“互联网+”协同制造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企业购置先进设备、实施“机器换人”示范、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建设等,单个项目扶持资金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企业购置进口高端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国家、省给予贷款贴息的基础上,市财政再予以11的配套补助。(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三)对新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的两化融合服务机构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每户由市财政给予5万元的资金奖励。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达标的企业,每户由市财政给予15万元的资金奖励。(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

  (四)将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纳入金融系统重点服务对象,鼓励和引导银行、担保等金融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等融资服务。市、县两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等优先支持“互联网+”协同制造项目建设。赣州市金盛源担保有限公司要为符合条件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贷款提供担保,市财政按相关规定进行补助。(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赣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

  (五)鼓励上市融资。培育推动“互联网+”协同制造相关重点企业挂牌上市,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到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

  (六)优先将“互联网+”协同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七)加快人才引进。将引进国内外“互联网+”协同制造方面的领军人才纳入我市重点引进的人才范围,按照《中共赣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赣市才发〔20132号)要求给予政策兑现。(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

  (八)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重点扶持驻市高校、市属高校培养“互联网+”协同制造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满足企业对“互联网+”协同制造各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主攻工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工作,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协同配合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围绕本地实际和自身职能,制订切实可行的细化方案和推进计划,加强对“互联网+”协同制造工作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动作为,形成合力。

友情链接

回到顶部